返回首页 >

聚雅空间9月展览 | 墨韵澄怀——沈鸿欣钟馗主题国画小品展

2025-09-05 10:43   海报新闻

  沈鸿欣的钟馗系列作品首先打破了民间传统中钟馗单一化的“凶神”形象桎梏。民间艺术中的钟馗多被简化为驱鬼的神祇,其形象往往停留在怒目圆睁、形态可怖的浅表层面。而沈鸿欣却解剖并重构了钟馗的精神内核——威猛只是其外在铠甲,内核却是士大夫般的刚正不阿与文人雅士的潇洒气度。这种形与神的精妙平衡,使钟馗形象走向了血肉丰满的人间形象,从单纯的驱鬼者升华为正义、智慧与文化多重符号的载体。画中钟馗的眼神不仅闪烁着斩妖除魔的锐利,更流淌着对人世悲欢的深切悲悯,这是对传统题材的祛魅与再赋魅的过程。他笔下的钟馗,头戴纱帽、身着长袍,虬髯怒张间自有威慑之气,却绝非简单的“凶神恶煞”。细看其眉眼流转,藏着几分洞察世事的悲悯;袍袖翻飞的线条里,透着文人特有的儒雅风骨。这种“威猛而不失文气”的气质,恰恰暗合了钟馗作为“判官”的双重身份——既是驱邪除祟的护法,也是体恤民情的清官。沈鸿欣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这种复杂性,让钟馗形象跳出程式化的刻板印象,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对传统笔墨的精准把握,是沈鸿欣钟馗作品的根基。他深谙“墨分五色”的精髓,以浓淡干湿的变化勾勒钟馗的衣纹褶皱,用焦墨点染虬髯,既保留了传统工笔的严谨细腻,又融入写意的洒脱灵动。在《钟馗巡夜图》中,他以中锋用笔勾勒人物轮廓,线条如铁画银钩,尽显力量感;背景则以淡墨晕染,营造出月夜朦胧的意境,虚实之间,让钟馗的形象更显立体。这种对笔墨语言的娴熟运用,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深知,钟馗题材的内核是“正气”,而笔墨的刚柔相济,正是这种精神的最佳诠释。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