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报观察丨致敬十年,齐鲁教师“美”在何处?

2025-09-09 19:36   海报新闻

  史宏达致力于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从波浪、潮流、潮汐、温差等中获取能量,用来为我们国家的偏远海岛和海上活动供电。35年来,他带领的团队突破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团队在青岛的斋堂岛建成了中国首个600千瓦海洋能示范电厂,并且获得了2024年度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已从教35年,但我从不敢忘记我的老师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做一个梯子,不仅让自己够到高处,还要让学生登高望远。”35年来,史宏达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学生们亲切地喊他“达哥”。他的大部分学生奋战在以工兴海、以工强国的一线,在长江三峡、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中成为中流砥柱。

  “满脸黝黑,微笑起来只有牙齿是白的”,这是刘伟韬的学生们在某年春节刚从矿山出来的模样。

  刘伟韬是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刘伟韬教授常年带领学生奔波于校园与矿井之间,扎根祖国广袤的矿山深处,足迹遍布山东、河南、安徽、山西、内蒙等地的50多个矿井。

  “31年的讲台坚守,我清晰认识到,教师的‘大我’,就是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教师的报国使命,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起时代的重任。”多年来,刘伟韬勇于打破传统育人边界,将真实场景融入实验室教学,开创了学校本科生海外实践的先河。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