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打破CCTV8近三年收视记录,《生万物》胜在生于大地

2025-09-11 07:13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称,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是打造艺术精品的不二之路。

  鲁剧为何频频出圈?

  这个暑期,央视热播《我们的河山》《生万物》,“鲁味儿”影视剧格外亮眼。近年来,一系列带有山东元素的影视作品不断“出圈”,原因何在?

  首先,山东文化底蕴深厚,儒家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海岱文化等交织交融,沂蒙山区、渤海老区、胶东乳娘、南下北上等革命故事传承至今,影视创作资源丰富。鲁剧创作向来以“温暖现实主义”享誉业内,《闯关东》《南下》《大染坊》《红高粱》《生万物》等影视作品,注重展现时代洪流中的人物命运和家国情怀,以真实打动人。

  其次,山东影视拍摄基础扎实。齐鲁大地山海相拥、风貌多样,是“天然摄影棚”。青岛“东方影都”是享誉业界的影视拍摄基地,德州乐陵影视城因《国色芳华》《唐探1900》热播而出圈,《生万物》拍摄地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被誉为“山村好莱坞”。

  山东各级服务团队和保障机制也较为完善。深入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文艺作品创作的政策文件。特别是从今年开始,加大优秀作品支持力度。综合一事一议、获奖奖励、票房奖励等叠加措施,单个项目省级扶持可达1300万元,叠加市区政策扶持最高可达3800万元。

  随着《生万物》的火爆,“到绣绣家乡打卡”成为文旅热点。爆红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如今,影视赋能文旅的巨大潜力逐渐显现。推出更多精品,打造影视文旅IP,不断释放影视剧长尾效应,将成为影视创作的重要风向标。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