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按照“用足外调水、统筹当地水、开发非常规水”原则,严格黄河水管理,积极消纳长江水,做好雨洪水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再生水、淡化海水项目建设,探索建立非常规水利用激励机制,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严格水资源调度计划管理,合理制定水资源调度计划,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减损,确保用水总量与强度不超过控制指标。
加强防汛抗旱统一调度。根据雨情、水情、工情发展,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依据会商决策意见和预案规程,按权限组织河道湖泊防汛调度和监督管理,综合运用“拦、分、蓄、滞、排”措施,最大程度发挥防洪减灾效益。在抗旱及农田集中用水期间,统筹全市“一盘棋”,合理安排引水时序,落实错峰引水、区域轮灌措施,全力维护引水调水秩序。
做好河道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做好小清河、徒骇河、马颊河等河道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定期调度监测生态流量(水量)情况,建立调度预警、响应机制。科学调度水闸、水系连通、引调水等工程,必要时可实施跨流域、跨区域调水,确保达到生态流量目标控制要求。加强数据监测与部门协作,强化河湖水质保障,推动水环境稳中向好。发挥现代水网综合效益,探索“河湖+”发展模式,依托河湖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种植、观光休闲、乡村旅游等产业,丰富水文化产品供给,提高水网综合效益。
责编:张 爽
审签:纪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