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逐梦深蓝启新航——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5-09-12 08:21   爱东营

  在沿海区县,六大渔业产业集聚区星罗棋布,海大、正大、通威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此扎根,110余家规模化养殖企业协同共进。7万亩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区,每年产出7870吨“膏满黄肥”的珍品,黄河口大闸蟹蝉联“中国十大名蟹”,品牌价值达到32亿元;42万亩对虾池塘与140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联动,年产对虾7.86万吨,占据全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17万亩海参滩涂养殖区,以“全国最大单片”的规模年产鲜参1万吨;87万亩浅海贝类底播区,年产量31.7万吨,为百姓餐桌增添“大海的味道”。

  现在,东营市不仅保障了优质水产品供给,更奏响了农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海洋牧歌,为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蓝色动能。

  向海图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新格局

  驱车穿过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从叶片制造车间到塔筒生产基地,从主轴铸造工厂到主机总装车间,一条较为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链清晰可见。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链式思维”谋划产业发展,高标准打造了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依托码头与产业协同的双重优势,形成了“临港制造 产业链集聚”的特色发展模式,吸引了包括主轴、轮毂、桩机塔筒、主机等在内的风电全链条企业相继落户园区,这些企业并非简单聚集,而是在产业链中互为上下游,构建起紧密的产业生态。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