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一镇一业”兴农志|郚山镇:以生态循环为笔 绘就乡村产业融合新图景
2025-09-12 17:11 大众网

在合力牧场的智能化养殖区,1400头荷斯坦奶牛正悠闲进食,而不远处的沼气工程和有机肥车间里,机器轰鸣不停。“我们建了1000立方米沼气工程,还引进了瑞典的奶牛管理系统和以色列水肥一体化设备,一头牛都不‘浪费’!”牧场负责人张维涛指着监控屏幕介绍。
牧场每年处理1.4万吨粪污,能生产1.2万吨沼液沼渣有机肥,通过管道精准输送到4000亩基地。如今,基地里的葡萄、茄子等7种果蔬拿到了绿色食品A级认证,韭菜、白菜和生鲜乳更是通过“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以前粪污是负担,现在成了‘香饽饽’!”

退役军人李安明返乡创办的金恒农业,则为山区秸秆处理提供了“郚山方案”。“3万只肉羊、30万只肉鸭的粪污,配上3000亩地里的秸秆,经高温发酵就是优质有机肥!”李安明笑着说,企业年产有机肥8000吨,除了反哺自家农田,周边好多家庭农场都来订购,“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难题,又帮农户省了化肥钱,这循环账越算越明白!”而普兰特汉4000只杜泊羊的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交给关联企业深加工,生物有机肥在潍坊市场供不应求,形成了“小体量、高效益”的循环闭环。
如果说龙头企业是“点上突破”,那么重大项目就是“面上覆盖”。在潍坊麟翱农业肉鸭养殖基地旁,央企投资的生物质颗粒暨有机肥项目正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