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出“富民蟹”,今年黄河口大闸蟹正式开捕,并首次出口国外
2025-09-14 06:51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水是养蟹的命根子。高效利用水资源,成为关乎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以往大闸蟹养殖每亩需水量高达1000立方米,养殖过程中废水含有残饵、粪便等污染物,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企业承受着高昂成本和环保压力。
“我们建设了‘四池三坝’系统,推进尾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较以往节省了近50%的用水量。”赵金山介绍,东营大力推进绿色循环养殖,企业对蟹塘实施了系统性改造,构建起复合净化系统。养殖尾水在人工湿地缓慢流动,经过物理过滤、植物吸收与微生物分解的三重协同作用,污染物被高效去除,实现了资源化循环利用。
“该模式不仅有效改善了蟹池水体质量,也为大闸蟹的健康生长营造出更稳定、更优良的生态环境。水省了一半,蟹的品质一点没掉。”赵金山顺手从筐里提起一只蟹,熟练地捏了捏蟹壳,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发展,也让大闸蟹产业迈上新台阶。以东营市恒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每亩投放约1500只蟹苗,平均每只能长到3.5两,亩产高达260斤,算下来一亩地能卖1.5万元!“种好草、选好苗、调好水、喂好料,这四个环节一个都不能马虎,只有这样,蟹肉才鲜甜。”恒盛农业董事长李建辉说。
产业兴旺,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大闸蟹进入销售旺季后,专业的捆蟹工需求大增,将有近六千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我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现在村里有了蟹合作社,绑绑蟹、包装箱子,一年能挣好几万!”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兆丰村村民牛传花说。
如今,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年均增收超过1万元,蟹农人均收入更是高达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