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日塘秦刻石记载了什么内容?为何能保存至今?专家解答
2025-09-15 20:37 央视新闻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李黎:运用影像采录技术将刻石的几何结构和纹理信息代入三维模型中。采用错位采集信息成像技术,获取刻石表面精细纹理。
刻石文字从右至左、纵行排列,每行2到4字不等,具有显著的“因形布字”特点,文字风格统一,属典型秦篆。通过微痕识别,刻石文字中几处不确定的缺字,也有了进一步的推断。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李黎:“臣”字之后有残笔,应即下文“翳”字;
“藥”原文做“樂”字,此字未见“艹”头;“一百五十里”经分析信息增强处理后的笔画,“一”字的右上角残存一短横刻痕,为显著人为痕迹而非自然形成裂隙,左上角受风化影响发生剥落。
刻石为何能历经2000多年保存至今?
“尕日塘秦刻石”整体保存基本完好,文字多数清晰可辨。那么,它是如何认定为秦代石刻的呢?为何历经两千多年能保存至今?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 邓超:经实验室分析,刻石岩性为石英砂岩,耐磨性高、抗风化能力强。
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刻石文字可见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
经矿物和金属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