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威海办学40年,校地联手书写“双向奔赴”故事
2025-09-17 07:13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这个秉持“爱国奉献”精神的团队,亲历“蛟龙”号创纪录下潜、“深海勇士”号深海遨游、新一代运载火箭横空出世、“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跨海通车、新一代高速列车研制等。在参与国家重大工程过程中,他们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实现了焊接技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时间回溯至1985年,即将升为地级市的威海市亟须高水平人才支撑现代化建设。哈工大响应国家号召,从北国冰城跨越千里来到黄海之滨兴校办学。

40年间,哈工大在威海建立起全体系一流大学,培养出一批“可堪大用”的杰出人才,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多项“第一”和“唯一”。从首批2个专业、28名教职工、205名学生,发展到如今38个专业、1000余名教职工、14000余名本硕博在校生的办学规模;占地1840亩的校园生机盎然,6万余名毕业生奔赴大江南北。
哈工大(威海)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刘永坦院士等一批杰出科学家的引领下,59位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迅速成长,形成了以船、海、车特色学科为引领、传统优势学科和新型交叉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

为国科研
锻造“飞天探海”硬核实力
山东是海洋经济大省,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渔业是山东优势海洋产业之一,但渔船出海后的有效监管、海上事故的预判以及应急救援是海洋渔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