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网评论员 宗琮
金秋九月,渤海之滨,2025年第四届黄河三角洲水产博览会即将在山东滨州拉开帷幕。这不仅是水产行业的一场盛会,更是滨州现代渔业发展的窗口。从盐田虾到文蛤,从对虾育种到海蜇加工,滨州以其独特的“河海双生”核心优势,推动“蓝色粮仓”实景成型,也正悄然改写传统渔业的固有格局。
滨州渔业底气十足。136万亩养殖水面,59.4万吨年产量,270亿元总产值——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南美白对虾种都”的科技实力。4个自主培育对虾品种,1000余个核心种源家系,70%的环渤海虾苗市场占有率,加上由五位院士领衔的育种平台,滨州牢牢攥紧了“种业芯片”。渔业不只是养殖,更是科技与创新的深度结合,即将到来的博览会,恰恰是这种结合的最佳展台。从“滨州盐田虾”的追溯系统启用,到团体标准揭榜挂帅;从盐田虾棚塘接力养殖技术场景发布,到科创主题沙龙的智慧碰撞——每一项安排都凸显出滨州渔业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跃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