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人民日报讲述5个故事,解密潍坊“风筝”如何越飞越高?

2025-09-17 16:36   人民日报

  2017年,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启动。“这是潍坊和山东省林科院合作培育的耐盐碱乔木型树种‘鲁柽1号’,又叫盐松,改良土壤效果明显,目前土壤盐渍化程度已由原来的7‰降到3‰。”山东柽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走进山东乐道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柽柳林下,肉苁蓉长势正好。公司办公室主任赵传胜介绍,公司科研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将习惯干旱沙漠环境的肉苁蓉“嫁接”至滨海柽柳根系上,提高成活率,药用成分含量大。赵传胜说:“这里的肉苁蓉年产量达30吨,产值近1200万元。”

  近年来,潍坊统筹安排各类修复资金10亿多元,建成海洋特别保护区、盐松防护林、绿化带8万多亩,曾经的盐碱荒滩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同时,通过实施渤海综合治理、小清河口、老河口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潍坊累计修复滨海湿地3400多公顷,岸线33.23公里,打造一条“滨海生态长廊”——肉苁蓉、南陈桃、芳青玫瑰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渐擦亮,白鹭翩然栖落,野鸡、野兔子不时出没……

  “我们协调海岸线两侧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打造一条适合休闲观光、活力四射的绿色生态海岸带。”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韩文宏说。

  从“一片林”到“一条生态海岸带”,一幅绿水青山的新画卷正在潍坊铺展。今年上半年,潍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2,同比改善8.2%;空气优良天数128天,同比增加14天;全市重点河湖水质保持稳中向好,3条国控入海河流总氮浓度较2020年同期改善25.2%……

  开放——

  从产品走出去到“链式出海”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