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眼睛发痒、红肿……掌握“避、防、治”三原则,应对过敏性结膜炎

2025-09-18 09:38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致敏阶段 身体初次接触某种过敏原(如花粉),免疫系统将其识别并记住,但此时并不会出现症状。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很久,甚至长达数年。

  激发阶段 当身体再次接触同一种过敏原时,已经被致敏的免疫系统会立刻拉响警报,释放出组胺等炎性物质,从而引发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

  迟发反应 部分过敏反应(如哮喘、湿疹)在急性症状后数小时再次加重,称为迟发反应。

  所以,有的孩子可能小时候对花粉毫无反应,但由于长期接触,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致敏过程,然后在某一年的春季或者秋季,免疫系统突然“反应过来”,并对花粉发起攻击,过敏性结膜炎就首次出现了。环境变化、压力、感染等因素,也可能会降低过敏发作的“门槛”。

  有过敏史,过敏季还会发作吗?

  很可能会!过敏性结膜炎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反复发作。如果孩子曾经被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说明他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对该过敏原产生了记忆,即已被致敏。每当相同的过敏季来临(如春秋季的花粉),或者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如家里的尘螨)时,免疫系统就会再次被激活,导致症状复发。

  过敏就像是一个“老对手”,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来“敲门”。因此,对于有过敏史的孩子和家长来说,提前预防和规范治疗尤为重要,不能持有“熬过过敏季就没事了”的侥幸心理。

  儿童青少年防治指南

  第一步:预防大于治疗,避开过敏原是核心

  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敌人”是谁。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