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丨从“日”到“月”,科普盛宴何以更“香”?
2025-09-20 06:29 海报新闻
朱肖明
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从2003年起已延续22年的全国科普日,升级为科普月,从集中的单日活动,演变为为期一个月的科普盛宴,这一转变意义非凡,映照出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也体现出科普工作的与时俱进。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科普日集中展示科技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5.37%,提前完成2025年阶段发展目标,显示了多年来持续开展科普活动的成效。
如今科技创新呈井喷之势,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到新能源技术的突破,从量子计算的飞速发展,到生命科学的前沿探索,科技新成果、新理论不断涌现。短暂的科普日难以承载如此海量的科技内容,科普月的设立则为全面、深入地展示这些科技成果提供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能让公众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了解和感受科技的魅力与力量,是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日益增长需求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身处信息爆炸时代,披着“科学”外衣的假信息也在泛滥。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辨别真伪,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科普月是主动占领舆论阵地、弘扬科学精神、抵制愚昧迷信的重要方式。
全国科普月以来,各地通过融合展览、讲座、体验、互动、表演、线上线下结合等多元形式,既重视知识普及,又注重将科技前沿与当地人文融合,形成了亮点纷呈的科普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