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报时评|看见“余华英案”背后,公众对“天下无拐”的期待

2024-10-12 21:58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10月11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再次开庭,余华英被控拐卖儿童人数从11人增至17人,案件的诸多细节被披露出来。#余华英卖的第一个孩子是自己儿子##余华英从5户人家各拐走2个孩子##余华英拿滚烫的水浇到5岁女孩头上#等话题,引发了全网的关注,网友们呼吁严惩余华英,再次掀起了对人贩子口诛笔伐的热潮。

  拐卖人口,被称为“最古老的罪恶”,一方面,它将人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本质上是对人的物化;另一方面,它也侵犯了被拐卖者本人以及被拐卖者所在家庭的基本权益。网友们的群情激愤反映出公众对受害者家庭的共情,对拐卖人口犯罪者的“零容忍”,以及对“天下无拐”的呼吁。这份来自网络的朴素期待,无比珍贵。

  从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之子被拐案”,到“孙卓被拐案”,到尚未抓获的人贩子“梅姨”,再到“余华英拐卖儿童案”,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为了找回孩子,家长们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余华英拐卖儿童案”的受害者杨妞花,其父母甚至在她被拐走后的三年间,因悲伤过度相继离世。对一场场人伦悲剧的共情,是来自每一位网友心中最本能的正义感。

  对拐卖儿童案件的公共讨论,反映出网友们思考的深度,比如此次“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中讨论到的拐卖链条中的买家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孙卓被拐案”中“拐骗罪”与“拐卖罪”的量刑区别等等。这些讨论已经超越了具体案件本身,网友们对“人贩子”的声讨,对拐卖儿童案件的一次次关注与转发,都成为普及法律、推动法律不断完善的重要过程。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