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百余位非遗传承人亮“绝活”

2024-10-18 10:02   大众新闻

  王秀英不仅是村里首位手工香包艺人,她还无私地传授村民缝制香包的技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村里有600多人在做香包,去年年产值1000万元。”王秀英笑着说,今年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争取能做到2000万元。

  “冷门绝活”木活字

  一张竹纸轻覆谱盘之上,一把沾墨毛刷均匀印刷,一幅样式新颖的福字图跃然纸上……在博览会“美在交流与互鉴”展厅内,福建宁化巫根松用古老的活字印刷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赠予市民,与其拍照留念。

  “别看我刷得很轻松,其实干起来一点都不简单。”巫根松说,活字印刷关键是“打墨”,用力和涂抹都要均匀,“这就是个技术活”。

  据了解,活字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泥活字印刷。之后,元代初期农学家王祯于大德二年(1298年)创制了木活字。它是用山梨木、荷树等雕成单字,至今有714年的历史。

  巫松根是宁化城郊镇九柏嵊村人,2008年,他慕名投奔在木活字技师邱恒勇门下,拜师学艺,开始走上木活字印刷之路。他曾为宁化曹坊修订《童氏谱》《夏氏谱》,为安乐镇牛牙岐村修订《夏氏族谱》,用木活字为安徽客户印刷《黟县百工》等书籍。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