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一场盛会,看非遗保护的20年

2024-10-18 12:49   大众网

  “海风千万里,不如花开四季簪。”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展区,黄丽泳头戴簪花和金饰,繁花似锦,仿佛春天就在她的发间绽放。这是近两年汉服圈火爆全网的项目,起源于福建泉州的蟳埔村,已有800百年历史。

  在蟳埔女习俗非遗传承人黄丽泳的记忆中,簪花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世代传承的民俗艺术,代表着幸福与美好。“我们出海、劳作都要簪上花,不仅是把‘美’穿戴在身上,更是体现了闽南渔女身上的一种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女性力量。”

  黄丽泳认为,保护非遗,保护的是一段镌刻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就如同簪花这一古老而美丽的传统习俗,延续下来的是记忆,是信仰,是传承。

  比如,堆绣唐卡的故事。

  13岁起,夏吾当周就开始跟随父亲系统学习唐卡绘画理论及技法。在他从事30多年的唐卡技艺生涯中,从简单的传承堆绣、缝制等工艺摸索出了精品堆绣、融合堆绣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展区,夏吾当周一个人正在静静制作着堆绣。他表示,自己传承这项非遗主要源于兴趣与热爱。热贡地区的堆绣主要以剪堆为主,堆绣注重人物的造型和神态,讲究各色绸缎的配置,粗犷中见细腻,需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夏吾当周认为,保护非遗,保护的是非遗传承人的信心与匠心。以初心守护非遗,秉持敬畏之心展现“本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都是留给后人的“活着的历史”。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