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的这个提案为何引发共鸣?
2025-03-20 06:37 央视网
一是网络虚拟财产继承具体规定仍存空白。如今,遗嘱所指向的财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实体财产。“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的遗嘱内容从传统的房产、存款等实体财产,延伸到“虚拟财产”,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虚拟货币、游戏账号等成为他们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我国《民法典》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银川市国立公证处负责人张文娟说,这一规定承认了网络虚拟财产、数据的民事权利客体地位,确定了网络虚拟财产的可继承性原则,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问题的具体规定仍存在空白,需要加以探讨。
二是“公证遗嘱不再优先”带来挑战。《民法典》第1142条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改变了以往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地位。陈凯认为,这一改变充分体现了法律对被继承人真实意愿的保护和尊重,也赋予了老百姓更轻松立遗嘱的环境。但在司法实践中,因遗嘱表述不清晰、缺少必要的法律要件,或立遗嘱人签字真实性存疑,导致遗嘱效力受到质疑甚至被否定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在专业人员帮助下订立遗嘱,有助于减少财产继承纠纷的发生。
三是遗产管理人制度规则待完善。根据《民法典》规定,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同时对遗产管理人应当履行的职责进行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