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评|守护千年文明密码 共绘旅途诗意栖居
2025-04-30 14:29 海报新闻
文明旅游的本质是对生命的敬畏。在微山湖湿地,生态导赏员会提醒游客放轻脚步,因为每一步都可能惊扰正在育雏的震旦鸦雀;在王家祠堂,宗亲会成员自发组成讲解队,用乡音讲述楹联背后的家风故事。这些动人场景印证:当旅游超越简单的空间位移,升华为对自然馈赠的感恩、对文化传承的守护,就能让每个旅人都成为文明的使者。滕州高铁站设立的“善行积分”兑换处,用文创产品奖励主动清理垃圾的游客,正是将文明公约化为可感可触的生活仪式。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文明旅游注入新动能。滕州汉画像石馆推出的“AR扫文物”小程序,让游客通过虚拟修复技术观赏完整画像;“云游古滕”智慧平台实时显示各景点承载量,引导错峰出行。这些创新不是对传统游览方式的否定,而是构建起更立体的文明对话场域。当年轻人在社交媒体分享“无痕露营”的vlog,当银发族在电子留言屏写下“爱护古迹”的寄语,技术赋能下的文明共识正在重塑旅游新生态。
从滕州出发的列车正驶向更远的远方,但文明的旅程始终朝向心灵的故乡。当我们在薛河湿地捡起一片垃圾,在滕国故城轻抚城墙时放慢呼吸,这些细微之处的慎独与坚守,终将汇成滋养文明的涓涓细流。因为真正的旅行,从来不是对远方的征服,而是带着对万物的谦卑,在行走中完成文明的传递与生长。
责编:李婷婷
审签:李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