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儒韵视评丨传统为魂 科技为翼 解码文明传承的济宁实践

2025-05-03 08:17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崔丽丽 济宁报道

  暮春四月,世界的镜头再次对准济宁,这片孔子诞生的土地。4月25日,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济宁曲阜启幕,全球300余位媒体精英与文化学者齐聚,以“交流互鉴、科技赋能”为笔,共同书写“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这场论坛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对儒家智慧与数字文明如何共生的深度探索。

  而百余公里外的邹城,另一场未来图景亦是热闹非凡。4月26日,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暨2025智创未来机器人(无人机)梦幻展在此启幕,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大疆的智能无人机与千年儒风同台共舞,科技与文化的化学反应在这里迸发——这不仅是1028件展品的硬核展示,更是一场“以器载道”的东方哲学实践。

  当尼山圣境的夜晚被无人机矩阵点亮,当孔子博物馆的AI技术带观众与孔子对话,当京杭大运河的“数字航道”让千年漕运智慧焕新……济宁用行动证明:传统文化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驱动创新的基因库。这座古城正将文化厚度转化为产业高度。

  如今的济宁,文脉与科脉交织成网。尼山年接待游客超200万,白天可漫步宫墙感悟《论语》,夜晚可沉浸于无人机演绎的“孔子周游列国”;济宁市机器人产业园里,机械臂行云流水写下“浩然正气”,特种机器人深入矿井守护矿工安全。五一将至,这里既有“一湖波光映青山”的诗意,也有“千架无人机绘星河”的科幻——好客山东的邀请函上,写着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密码。这个五一,不妨来济宁——在无人机划过的夜空下,感受一场跨越2500年的文明对话!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