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这很“新青年”!

2025-05-03 22:18   海报新闻

  “这里的风沙磨砺了我的意志,这里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灵。西部计划不仅是一份实践,更是一份责任。“訾羽说,“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价值。“

  在青海湖畔、伊犁河岸、帕米尔高原的故事还在继续传唱时,又有两颗青春的种子在西部大地上生根发芽。

  张师龙的三年高原行

  2020年的夏天,张师龙告别齐鲁大地的温润海风,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乌兰县。

  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团委服务的三年里,张师龙主要负责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初到高原,他不仅要适应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环境,还要快速熟悉当地的工作方式。“记得第一次组织少先队活动时,因为不了解当地孩子的实际情况,活动效果不太理想。“张师龙回忆道,“后来我主动要求下乡调研,走遍了乌兰县的各个乡镇学校。“

  除了本职工作,张师龙总是冲锋在前。2021年冬天,乌兰县遭遇特大暴雪,他主动请缨参加抗雪救灾;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期间,他连续工作数个小时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疫情期间,他卡点值守,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山东小伙“。

  “青海湖的浪花记得我们,昆仑山的雪峰见证我们。“如今,这个曾经的高原“外来客“,已然把根深深扎在了这片热土上。

  郭晨帆的边疆成长记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