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三天内攻克轧钢技术难题!齐鲁大工匠李仁壮团队这样淬炼“中国精度”

2025-05-04 19:45   大众新闻

  曾经,李仁壮因操作不熟练,出现失误,导致轧线接连废了5次钢,轧制废品300多吨,生产中断3个小时。“5次、300吨、3个小时”,数字深深刺痛了李仁壮的心。也正是这次经历,激发了他勤学苦练的决心。

  好铁是打出来的,好钢是炼出来的。轧钢车间里多年的摸爬滚打,成百上千次训练和生产应用,练就了他辊缝调整“一眼准”、线差调整“一支稳”等绝技绝活,同事将其戏称为眼“毒”手“牛”。李仁壮仅凭目测就可将辊缝调整到位,误差精确到0.1mm范围内!在出钢之前的导卫调整中,也能确保钢材一支成功通过!

  李仁壮回忆,几年前车间接到一批高强度螺纹钢生产任务,要求成品关键尺寸的偏差值不高于±0.1mm。这是五倍于国标的严苛要求,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他翻笔记、查资料、问专家,日夜细心打磨,结合现有工艺和设备,大胆决定舍弃过去已有的经验,经过反复尝试和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并牵头实施了十几项技改技措、创新改善项目,一系列工艺技术难题被逐个攻克,形成了新的工艺标准。最终,李仁壮和工友们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棘手任务。

  后来,他们得知那批高强度螺纹钢用在了火箭发射架底座上,“国之重器”自此有了山钢印记。“咱们一线工人能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至今提起,李仁壮依然难掩激动之情。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