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个商品让自己开心”,“情绪经济”为啥这么火?
2025-05-07 18:06 海报新闻

在电商平台,以“禁止蕉绿”水培香蕉、“放青松”盆栽香松等为代表的“谐音梗”桌面绿植销售火爆;在超市里,一米多长的薯片、大片辣条和超大桶方便面受到追捧。这类商品更像是快节奏社会下的“情绪急救”,满足瞬时释放需求。

十几年前的CCD相机,如今又掀起了一阵“怀旧消费”潮流,用它拍摄出来的照片更具“中式梦核”的氛围感,得到不少人的喜爱。有消费者表示,其实手机中的滤镜也能实现CCD相机的照片效果,不过她还是倾向于购买CCD相机,在她看来,CCD相机这种“风格化”的照片很容易唤起过去的回忆和感情,她愿意为此买单,这也是很多人追求CCD相机的原因。
而一些情绪消费产品呈现出虚拟化特征,如AI恋人、付费树洞等,成为孤独感的商业化“解药”。大学生小蒋不久前下载了一款AI陪伴产品,“无论我说什么,‘她’都会给出回应。很多事情没法对家人和朋友说,但可以告诉‘她’。”小蒋说。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曾润喜介绍,年轻人追求的“情绪”不仅包含解压、松弛、疗愈,还包括真诚、陪伴,这些虚拟服务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丰富了体验感。
看重“心价比”
消费者为何愿意为情感体验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