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当村民的“万能补丁”(我的家乡我建设)

2025-05-09 07:14   人民日报

  2019年,姜利红从大学毕业后,循着梦想奔赴青岛,在写字楼里上班。坐在落地窗前,嗅着咖啡的香气,可内心却感到孤独与迷茫:“就像棵被移栽的果树,水土不服。”

  入职3个月后,他在那栋写字楼里,写下了辞职报告,踏上了回村的路。

  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为何选择回到家乡?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农村就是我最熟悉的地方,那里的每张面孔都很温暖。”姜利红说,“我相信,一个人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回村那天,他坐在大巴车上,感受风的温度,嗅闻田野的草木香。然而,回归之路远比想象中难。

  姜利红打小成绩优秀,是村里孩子的榜样;回村后,他却成了“反面教材”,连父母都不理解他的决定。那些藏在身后的指指点点,像针尖一样扎在他的心里,也成了他咬牙坚持的动力。

  “我相信,只要用心把质量做好,就能得到回报。”姜利红从卖自家的苹果和樱桃做起。凌晨,手电筒的光束在果园里游走,他捏着果柄逐个端详,用心挑选最优质的果子。

  土地不会辜负认真的人。这两年,姜利红开了网店,越做越好,去年樱桃季,他刚上架200箱露天樱桃,定闹钟守候的顾客就把链接刷成了“已售罄”。卖得多了,快递车会来村里拉,每次都能装满满一小车。

  销路广了,姜利红就帮着村民一起卖。实打实的销售业绩,慢慢改变了父母的看法,母亲会跟着他学打包,父亲开始研究快递单上的地址。

  如今,质疑声渐渐变成了敲门声:“利红,帮俺看看,这樱桃能不能在网上卖?”

  帮老人办好生活小事

  除了卖水果,姜利红还在村里打着十几份“工”。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