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韵时评丨看济宁如何作答这场“低碳大考”
2025-05-10 20:04 大众网
“伤心地”变成“致富田”的背后是一套科学的治理组合拳。同为采煤塌陷的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赵庙村,现在通过熟土剥离、客土回填等治理方法,土地复垦后流转给山东农业大学,建设良种繁育推广基地,耕地实现了“田成方、路通畅、沟配套、旱能灌、涝能排”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生态修复与文旅相融合发展,塌陷地的价值被彻底激活。在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游客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耕捕鱼,既欣赏美景又感受文化,走出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并举的新路子。
传统产业逆袭成“新能玩家”
从“靠煤吃饭”到“向绿而行”,作为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的济宁,遇上了“低碳大考”,其“点煤成金”的做法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在第十八届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上,一台名为“STC超高压压滤机”的设备与海纳科技董事长朱凯的介绍吸引了国内外客商的目光。
在济宁运河经济开发区,山东海纳智能装备的STC超高压压滤机直接把煤泥含水率压到10.5%,“黑色废料”变成了商品煤,每吨能多赚73.79元到103.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