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韵时评丨看济宁如何作答这场“低碳大考”
2025-05-10 20:04 大众网

传统产业的“绿色革命”,还体现在交通物流的升级上。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的龙拱港,堪称北方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内河港口,用集装箱装卸代替传统散货作业,2025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突破20万标箱,碳排放量下降超40%。为了便利货船的运输与绿色发展两手抓,从4月1日起,山东省直接为通过京杭运河山东段船闸的新能源船舶谋起了福利——免费过闸。
从“岁月褶皱”到“低碳秀场”
在产业端干得热火朝天的同时,济宁城市的低碳改造也在同步推进,让居民开启了低碳生活的新模式。

随着城市断头路不断打通,城市交通直接“内畅外连”。走进济宁市区,108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57万户居民,智慧供暖系统“一小区一策”。“口袋公园”随处可见,街角的卫生死角成了“迷你花园”,300多个见缝插绿的“微景观”像珍珠般串起居民生活——晨练的老人在绿荫下打太极,放学的孩子在小花坛边数蝴蝶,连晾衣绳旁都多了片能歇脚的小绿地,让市民向往的“推窗见绿、出门有景”的生活成为现实。

城乡更新不仅要“面子”靓,更要“里子”实。在鱼台县王庙镇,村民住上了“会呼吸的房子”,轻钢龙骨+ALC墙板结构,抗震8级,建设周期缩短60%,建筑垃圾减少80%,年均采暖费节省2800元,还集成光伏屋面与地源热泵技术,建筑能耗降低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