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森 | 国学大师王献唐(一)
2025-05-10 22:46 海曲风韵
王献唐自幼好静不好动,不喜外出,不善与人交。8岁,入高等小学堂,学习绘画、经典文献和书法。11岁,入青岛礼贤书院学习。18岁,从青岛礼贤书院毕业,考入青岛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预科,1914年一战爆发后,日本对德国宣战,并出兵青岛,该校并入今同济大学前身德国人开办的同济医工学校。王献唐没有随校转移上海,而是在1915年重新回到礼贤书院,读文科,并于1916年21岁时毕业。
毕业后先在《山东日报》《山东商务日报》任编辑、记者,后任职于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北平京汉铁路局、国民党中央部、山东省图书馆、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省博物馆筹备处等。
1929年8月,王献唐到济南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可谓是临危受命。而十分巧合的是,前任馆长丁麟年也是日照人,光绪十八年进士,书法家、金石学家、收藏家、考古学家,是丁守存的三儿子,一门三进士。丁麟年1920年上任,1929年卸任。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馆址在济南大明湖南岸,是全国建馆较早的图书馆之一。在建馆初期的二十年间,清末山东提学使罗正钧、清末状元王寿彭、清末进士庄陔兰等先后出任馆长。
在当时的形势下,政局动乱不断、经费短缺、馆长更换频繁等原因所致,馆舍于劫火之余,多年失修,塌毁渗漏亦十分严重,可以说举步维艰。王献唐此时接任图书馆馆长之职,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上任初就修订了图书馆章程,实行开架阅读,开放了儿童阅读室,这在当时都是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