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管理中的“误操作”|科普时间
2025-05-12 18:14 健康中国
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儿科呼吸科医生,我发现不少家长在精心照料孩子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掉到“坑”里。如果家里有哮喘的孩子,就应该了解下面这些“误操作”,并尽量避免。
01
误操作
不喘不治,喘了再用药
“孩子不喘就停药”是门诊最常听见的“误操作”。有的家长把哮喘看作普通感冒,只在孩子发作时使用急救药物。殊不知,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当孩子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时,他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气道。此时,炎症细胞在气道壁“聚众闹事”,其释放的炎性物质导致气道肿胀、黏液分泌激增。若仅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暂时“灭火”,就像用灭火器压制明火,深层次的炎症“火星”仍在闷烧中。
持续抗炎治疗才能真正“灭火”。家长们要记住,既要“紧急灭火”即缓解症状,又要“日常防火”,即持续抗炎治疗。儿童哮喘的科学治疗要做到:长期使用吸入激素(如布地奈德)控制炎症,如同扑灭隐形火源(慢性炎症);即使无症状也要坚持用药,让气道从“易激惹”的状态转为稳定;每3个月复查肺功能,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切记不能随意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频次。
02
误操作
雾化吸入,操作随意
雾化吸入看似简单,但临床观察显示,90%的家庭存在操作失误。常见错误包括孩子哭闹时强行雾化、吸后不漱口、储雾罐清洁不当等。
正确示范六步法:
1.摇匀药物:检查药物,沿气雾剂纵轴方向用力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