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外骨骼机器人成了“爬山神器”!专家称产业正处商业化临界点,国内市场规模今年将达42亿

2025-05-21 10:35   经济日报

  此外,降低价格是推动外骨骼机器人普及的关键。“相较于应用在专业领域的产品,走向生活场景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在智能性、轻便性方面都面临更高要求,现阶段生产成本仍然较高。只有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芯片技术、新材料技术、动力电池技术的全方位革新突破,才能推动产业走向规模化,降低成本。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在景区主要以租赁形式提供给游客,这类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也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说。

  多方合力

  除了市场发力,政策的支持也有力引导产业加快发展。2023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同年10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攻关“机器体”关键技术群,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等技术。

  多地也陆续出台支持外骨骼机器人发展的政策。2024年11月份,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广外骨骼等康复机器人、中医针灸推拿机器人等外治设备。2025年5月份,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8部门印发的《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提出,加快推动人机协同外骨骼、触觉反馈手套、AR智能眼镜等规模化生产应用。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