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上班”是门靠谱的买卖吗?
2025-05-21 20:47 国是直通车
北京房山某机构负责人郑先生透露,房山门店因客源不足转向大学生自习室和直播培训。亦庄新开的店则寄望通过工位租赁+创业合作模式破局。他坦言,“咨询多、成交少”,核心客群为短期需要办公场景的自由职业者,而非真正“假装上班”的失业者。
社交平台热传的“领导巡查模拟”“职场摸鱼体验”等服务,在实地探访中并未发现真实案例。北京朝阳区某机构运营者强调,顾客多为刚需办公人群,“大家都在认真做事,没人真的假装上班”。
警惕行业出现异化倾向
当前“假装上班”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公益属性吸引潜在客户,探索“办公+农产品推广”的跨界模式;另一类则聚焦工位租赁,利用闲置写字楼或低价场地赚取差价,部分机构试图通过聚集创业者挖掘合作机会。
但行业已出现异化倾向。部分平台宣称可提供“代缴社保”“伪造实习证明”“制造工资流水”等服务。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邱跃指出,此类行为涉嫌伪造劳动关系、骗保及提供虚假证明,违反《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此外,场地提供者需承担安全保障义务,若发生纠纷可能面临法律追责。
邱跃特别提醒求职者,切勿因“隐瞒失业”而参与伪造文件,一旦被用人单位查实可能承担违约责任;同时警惕借“职场互助”之名实施的诈骗、传销等犯罪活动,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来源:国是直通车
责编: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