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筝鸣时评丨从“技工荒”到“人才链”:山东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育全国改革样本

2025-05-22 19:28   大众网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包婷婷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从“世界工厂”向“智造强国”的深刻变革。在这场关乎国运的转型升级中,山东作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以460万高技能人才的总量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但当求人倍率突破2.1的数据摆在面前,我们清醒看到:技能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阿喀琉斯之踵”。山东出台的17条“硬核”举措,既是对现实痛点的精准施策,更是为全国破解“技工荒”提供了创新样本。

  政策创新打造人才培育新生态。山东在省级层面明确技工院校“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这看似寻常的定位调整,实则是打破传统职业教育认知的革命性突破。当社会还在争论“蓝领白领”的社会地位时,山东已用每年5600万元的财政专项投入,建立起覆盖13所优质技工院校、54个优势专业的奖补体系。这种政策定力,让技工教育从“兜底教育”转向“精英教育”成为可能。

  产教融合激活人才供给新动能。面对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高达30%的人才缺口,山东87所技工院校的应对之策颇具启示。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新兴专业设置上,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建“订单班”“冠名班”,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歌尔股份与潍坊技师学院联合开设的“微电子工匠班”,学生大三即进入企业研发中心参与项目,毕业时70%获得高级工证书,这种“车间即课堂”的培养模式,让人才供给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