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走在前 挑大梁丨听!保护与发展的潮声在黄河入海口共鸣

2025-05-24 07:31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东平县大清河南岸,兖矿泰安港里运煤船集结。煤炭装卸之间,陇上风光跨越915公里,变成山东的绿色动能。塞上江南的冷藏山葵,乘坐着海铁联运班列抵达青岛港,换船出海,奔赴欧洲。在黄河三角洲,从陕西迁居而来的朱鹮终于适应河口的环境,3月产下了今年的首批3枚卵。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场景,都被同一个历史性时刻串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沿黄九省区拧成一股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强调,山东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山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紧紧扭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一基准线,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024年,全省GDP达9.86万亿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连续9年保持Ⅱ类;山东成为联结沿黄省份和世界的桥梁,沿黄经济出海口的功能放大。当前,山东半岛城市群正发挥龙头作用,和沿黄“朋友圈”携手同行,一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在黄河两岸展开。

  去哪里才能看到朱鹮?

  曾经,黄河中游的陕西几乎是唯一选择。如今,黄河入海口也可以了。

  4月23日凌晨4时20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今年首只人工孵化的朱鹮幼鸟破壳诞生。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