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时评丨筑牢“金融免疫力”这道健康屏障
2025-06-20 17:49 海报新闻
大众网评论员 李彦涵
当形形色色的“高收益”项目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稳赚不赔”的承诺在社交媒体上肆意滋生蔓延,如今,我们社会的金融安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无形侵蚀。非法金融活动不再离我们很遥远,它的触角已经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处,成为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监管之网常被“时差效应”所困。在金融活动日趋频繁的今天,监管技术手段和响应机制却仍显滞后。传统监管模式面对花样翻新的网络化、跨境化非法集资,在识别、追踪和打击上总是慢了半拍。一些部门间职责交叉或缝隙,甚至为某些灰色地带提供了短暂栖身之所。监管创新,急需超越被动“堵漏”的思维定式,主动在金融创新的源头布下“预警雷达”,让“跑在风险前头”成为现实。
公众心理防线薄弱,是非法金融趁虚而入的捷径。贪婪心理和相关知识的欠缺常使民众理性判断在“高回报”的诱惑中失去判断能力。当金融素养普遍不足,又存在信息差时,那些精心伪装的非法金融活动便轻易俘获人心。如果金融教育仍停留在口号式宣传或单向信息灌输,无异于隔靴搔痒。金融教育必须突破刻板形式,化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处,从社区课堂的深入剖析,到短视频中鲜活案例的警示,直至学校系统课程中的扎根培育,让知识真正成为抵御诱惑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