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绿洲时评丨提振经济信心 需三方合力共筑“确定性”

2025-06-20 20:10   海报新闻

  其次,市场主体是信心的“晴雨表”。企业,尤其是作为经济毛细血管的中小微企业,其活跃度直接反映经济冷暖。当下一些企业存在过度收缩、“捂紧钱袋子”的倾向,这是风险规避的本能,但若形成集体性保守,则会陷入恶性循环。市场需要更多积极进取的信号。企业应主动适应变化,积极寻求创新转型,哪怕是在局部市场或细分领域寻求突破。同时,大型企业、行业龙头更要展现责任担当,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敢于进行战略性投资,为上下游产业链注入活力。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展现出“不畏难、敢投入、求发展”的积极姿态时,整个社会的信心自然会随之升温。信心是相互感染的,企业的积极行动是最好的信心宣言。

  最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是信心的“基石”。经济信心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选择。当大家都觉得“未来不确定”,倾向于减少消费、推迟计划时,需求就会萎缩,反过来又印证了悲观的预期。打破这个循环,需要个体层面的“微行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必过度焦虑于宏观的、不可控的因素。该做的合理消费(如必要的家电更新、子女教育投入、适度的文化娱乐支出)不必过度推迟;有明确前景的小额投资或技能提升计划,可以更果断些;对于身边努力经营的小店、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不妨多一份支持。这些看似微小的个体选择,汇聚起来就是支撑经济大盘最真实、最磅礴的力量。克服“现金为王”的绝对保守思维,在理性评估基础上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适度期待,本身就是对经济信心的有力贡献。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