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小宝宝腹痛、呕吐竟是胃里长结石?家长一定要注意

2025-06-20 21:00   滨州市中心医院

  惊险病例回顾:5厘米胃结石的“无声袭击”

  近日,滨州市中心医院接诊了一名特殊患儿:初期仅表现为腹痛,输液后一度缓解,但次日突然呕吐咖啡色物质(提示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检查,医生在患儿胃内发现一枚长约5×5厘米的巨大结石,结石已摩擦出多处胃溃疡,随时可能引发胃穿孔、腹膜炎等危急情况。所幸通过内镜碎石手术,隐患被及时消除。这个病例揭示了胃结石的隐蔽性和危险性,尤其儿童更需警惕。

  胃结石的成因:这些食物可能是“元凶”

  胃结石是由某些食物或异物在胃酸作用下凝结形成的硬块,常见成因包括:

  1. 高鞣酸食物+蛋白质:如空腹大量食用柿子、山楂、黑枣等(鞣酸与胃酸、蛋白质结合形成沉淀)。

  2. 毛发异物:儿童误吞头发、玩具碎片等(多见于异食癖患儿)。

  3. 奶制品与药物:过量钙剂或抑酸药可能促进凝结。

  上述病例患儿经询问,发病前曾连续食用多个山楂。

  症状识别:当身体发出这些警报时,需引起重视

  胃结石初期可能无症状,随着体积增大或摩擦胃壁,会出现:

  典型表现: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带血或呈咖啡色)。

  隐匿信号: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反复贫血。

  危急征兆:剧烈腹痛伴板状腹(提示穿孔可能),需立即就医。

  治疗:内镜技术成为“无创克星”

  现代医学对胃结石的治疗已实现微创化。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