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日照: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

2025-07-03 09:04   人民日报

  “人工鱼礁有利于藻类生长,有了藻类,鱼虾更容易聚集,有利于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增殖和恢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原副所长杨红生说。在此基础上,岚山区又采取底播增殖、放流等措施,逐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生态好了,多年难觅踪迹的近海鱼群越来越多,黑头鱼、海鲈鱼、马鲛鱼等开始在人工鱼礁间畅游。

  这几年,当地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深水网箱养殖,助力海洋牧场建设,邀请专家“会诊把脉”,不少养殖户看到市场前景纷纷加入,宋友金就是其中一员。

  在投放人工鱼礁的基础上,宋友金带领乡亲们尝试立体养殖。“底层养海参、鲍鱼,上层养海虹、牡蛎。海虹、牡蛎等贝类产生的氮、磷等营养盐可促进海参生长。”宋友金解释。

  立体养殖有啥好处?“单一品种变多元养殖,一年四季可以卖不同产品,提高了养殖效益;生物间相互依靠,节约水域空间的同时,生物间养分互相补充,形成生物链,有效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了保护、增殖、丰产的良性循环。”岚山区海洋发展局副局长陈晓霞说。

  出海玩“海钓”,渔旅融合带动转型

  夏季,官草汪居进入旅游旺季。趁着天气好,宋友山早早来到渔港码头,将快艇打扫得干干净净,摆放好救生装备。

  宋友山是土生土长的官草汪居人。早些年,眼瞅着渔获渐少,宋友山索性在村里的海洋牧场找了份新“差事”——开海钓游艇。

  宋友山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几年,岚山区海洋渔业资源日渐丰富,吸引了各地“钓友”。当地瞄准发展时机,借势推动海洋牧场渔旅融合发展,推进海钓设施建设,扶持重点海钓企业发展。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