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尼山是什么?孔子诞生地

2025-07-03 18:47   大众新闻

  济宁曲阜市东南约30公里处,有座东西走向连绵起伏的小山脉,其最高峰不过340多米,论雄、奇、险、秀,皆不出众;然而远远望去,此处五川汇流,五峰连峙,群峰舒缓,宁静和谐。

  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而称之为尼山。孔子因尼山而得名,如今尼山又因夫子而名扬世界。

  尼山的魅力在于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有效融合。这里的每一处景观都与孔子息息相关。比如“尼山八景”之一的坤灵洞,又名夫子洞,相传这里是孔子的出生地,“凤生、虎养、鹰打扇”的故事,便发生于此;另一名胜观川亭,据说便是孔子临川慨叹之处,自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句声振千古;尼山孔庙后门外的中和壑,名字源于《礼记·中庸》里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著名的尼山砚就产于此壑。

  除了孔子的生活遗迹和传说,尼山上的人文印记也由来已久。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兖州太守在叔梁纥庙原址上建起尼山孔庙,此后逐渐成为主祀孔子的庙宇;元至元二年,尼山书院正式设置。彼时,孔庙及书院共同承担起了祭祀和教育两种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庙学合一。岁月流转,尼山孔庙和书院也在历史的浪潮中起起伏伏,经历多次修缮、重建,最终成为后人礼敬孔子的寄托和丰碑。

  儒家文化在尼山以各种形式绵延传承,千百年来弦歌不辍。可以说,尼山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是感悟孔子思想最直观的地方,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与哲思的深厚底蕴。今天,在这片历朝儒客朝拜的圣地上,尼山再次开枝散叶,向内向外,花开两朵,发展出了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