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是一亿分之一丨张青:从农机手到致富带头人,靠养虫实现“粪土变黄金”

2025-07-04 10:42   海报新闻

  “当时就想,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既能提高效益,又能解放劳动力。”张青回忆说。她以每亩1000斤粮食的价格流转土地,成立了青源农场,既保障了村民收益,又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大量秸秆的处理成了难题。张青生活的东阿县,自古以阿胶闻名于世,对驴皮需求量大。于是,她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引入毛驴养殖,将秸秆作为驴的饲料,实现了秸秆的合理利用。“秸秆上段喂驴,下段还田,既解决了禁烧难题,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张青笑着说。

  三场联动破解农业循环密码

  2021年,在参加山东农业大学培训时,张青结识了刘玉升教授,第一次接触到“虫振农业、虫振经济”的理念,这让张青眼前一亮。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推动农场发展的好机遇,这个善于钻研的农村妇女立即行动起来,在农场建起了昆虫养殖棚,引进白星花金龟进行养殖试验。

  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村民对农场的发展模式不认可,认为我养虫是搞噱头。”张青说,昆虫养殖技术难、各环节衔接不畅等问题,让村民提出不少质疑。但一股韧劲让她坚持了下来,积极参加高级培训,向专家请教,不断摸索实践。

张青在虫场查看花金龟虫生长情况

  经过努力,她终于掌握了白星花金龟养殖技术,成功实现了“秸秆养驴—驴粪养虫—虫砂肥田”的生态循环模式。村民们看到农场的发展带来了收入增加、环境改善,对她的态度也从质疑变成了支持和信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