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渤海潮评 | 以“民生温度”应对“天气热度”的滨州实践

2025-07-07 15:45   

  大众网评论员 李伟

  连日来,滨州市持续遭遇高温“烤“验,气象部门多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在这场与酷暑的较量中,滨州市以系统化预防举措,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高温防御屏障,展现出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精准预警,织密高温防护网

  滨州市创新建立“气象+网格“预警体系,通过智能网格预报平台实现高温预警精准到街道、到社区。应急管理部门联合三大运营商,向重点人群定向发送防暑提示短信。

  重点保障,守护特殊群体安全

  针对户外劳动者,市总工会推动建设120处“劳动者驿站“,配备空调、冰箱等设施;面向独居老人,社区开展“清凉敲门“行动,2000余名网格员每日巡查;教育部门调整暑期托管班作息,确保学生避开高温时段活动。滨城区试点“防暑爱心地图“,标注100余处纳凉点,方便市民就近避暑。

  源头治理,打造清凉城市空间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降温思维“:新建改建30条林荫道,打造“五分钟遮阳圈“;推广反射隔热涂料改造老旧小区。沾化区利用闲置空间建设的“口袋公园“,成为市民傍晚纳凉的好去处。

  当前的高温防御工作已从季节性应对转向常态化治理。滨州市正在将防暑降温纳入城市韧性建设体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强化应急能力,努力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安然度夏。这既是应对极端天气的必然选择,更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随着各项措施的深入推进,滨州必将交出一份战高温、保民生的优异答卷。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