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孟母三迁,传统经典——董兴宝邻居文化故事系列(七)

2025-07-09 10:29   大众·半岛新闻

  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

  南宋时期编撰的古代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其实,该典故最早出自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意思是说,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大家是否阅读过这个故事的原文呢?或许,多数人未曾读过,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孟母三迁》原文: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从原文可看出,孟母与其子孟柯原来住在墓地附近,后来搬到闹市中,孟母仍觉得不合适,又搬到学宫旁居住,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影响下,孟子最终成为大儒。

  孟珂及其母亲为什么住在墓地旁?又为什么搬到闹市居住?当时孟子居住的山东邹城是什么情况呢?

  或许,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去考究该故事的真伪,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居住或学习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方的谚语“A man is known by the company he keeps.”,可直接翻译为“观其友,知其人”,强调了朋友和周围人的重要性,周围的人和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或塑造一个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