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尼山论坛:一座山,一个人,万丈光
2025-07-09 12:57 大众新闻
孔子“仁”的思想是怎么来的呢?仁“从二人”,说明“仁”解决的是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问题,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孔子所有思想都从“仁”生发,“仁义礼智信”中“仁”居前,说明“义礼智信”都以“仁”为基础,故而孔子谈“礼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和为贵”的思想,也是以仁爱为基础而延伸出来的思想,并强调“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等,这些都成为后来孟子“仁政”思想的直接来源,影响深远。
“仁”的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尼山位于曲阜东南部,距离鲁国国都曲阜25公里,今天从乡间道路行车约半个小时,在交通不便的春秋鲁国,这里只能用偏远来形容。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句话就与孔子出身有关,意思是“我幼年时生活艰难,故而能做一些他人不肯做、不屑于做的卑下的工作”。孔子3岁丧父,母亲颜徵在是一个贫贱女子,她带着孔子离开尼山后,一直在曲阜阙里颜氏家族聚居的贫民区,这使孔子较早地体会了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艰辛。
人的所有思想都来自实践,孔子的仁爱思想也不例外。孔子在母亲去世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走上社会舞台,但贫贱的出身和阅历,为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提供了实践基础。
孔子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这些都是“仁”的体现,而他之所以有这些思想和行为,与“曾贫而贱”有关,因为年轻时和基层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而产生了思想上的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