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评价。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行动,培育打造300所左右人工智能应用领航校,在备课授课、作业批改、学生发展等环节,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推动校企双师协同教学,打造30个左右校企协同、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施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工程,对接服务山东省“十强”优势产业领域,每年遴选10个左右代表性专业,每个专业建设10门左右核心课程。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考试评价改革,打造智能巡考、智能评卷、体育智能测评等创新应用场景。
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探索教师素养数字“画像”,实现教师教学、教科研及管理数据的无感化采集。将校长人工智能领导力、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纳入省、市、县(市、区)三级教师培训计划,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培训,实现学校教师全覆盖。开展人工智能助力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优化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类课程建设。在高校实施“人工智能+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中小学遴选培养1000名左右人工智能教育首席信息官。
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山东开放大学搭建山东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丰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能力提升等优质资源供给。建立以资历框架为基础的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终身学习学分银行,提升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服务效能,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