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人才 | 斯捷潘:俄罗斯留学生的“中文赋能”之路
2025-07-09 22:27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刘娇 报道
“高中毕业后,俄罗斯的朋友们推荐我来到上合组织经贸学院。”20岁的斯捷潘(SKOMAROV STEPAN)r认为选择中国、选择山东几乎是一瞬间的决定, “学院与俄罗斯合作紧密,师资经验丰富,还能能结识各国同学。”这名俄罗斯青年将山东作为中文学习的起点:“我的专业是汉语+经贸,目标是成为中俄沟通的桥梁。”
在他看来,学院的特殊性在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这里不是单纯学语言,而是带我们走进企业、体验中国文化。比如学习胶州秧歌、剪纸,在‘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当志愿者……这些经历比课本更鲜活。”
读写突破:从语言学习到文化认同
“读写课对我的帮助最大!”斯捷潘兴奋地分享进步,“通过阅读中国文化文章,我在老师指导下学会用中文表达复杂想法。”他展示学习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成语和经贸术语。“以前怕说错,现在能自信地讨论‘区域经济合作’这类专业话题。”
这种能力提升直接关联职业规划。“我计划本科毕业后留在中国当翻译。”他解释,“中俄贸易持续增长,需要既懂语言又懂规则的人才。比如俄罗斯企业想将农产品销往山东,或山东企业赴俄投资,都需要专业沟通者消除信息差。”
山东印记:从学业到生活的双向融入
“老师们热情负责,同学们友好互助,青岛更是美丽得超乎想象!”斯捷潘细数生活点滴:周末与同学漫步八大关,在红瓦绿树间练习汉语;参访青岛港时,为自动化码头震撼;甚至学会用筷子品尝海鲜。“这些体验让我真正理解‘民心相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