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孵化”打开科创新天地
2025-07-10 15:10 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张梅
7月7日,在定边县白泥井镇,一台台印有“中阳能”字样的储能设备被吊装上车。这些设备将运往陕北各大油田,为深山中的抽油机注入“绿色动能”。在距离300公里处的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企业工程师紧盯屏幕上的数据,调试油田智能EMS系统。
得益于秦创原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创办仅一年多的科技企业——中阳能(陕西)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阳能”)在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
“‘西安研发+榆林生产’的‘飞地孵化’打破了地域、资源的界限,实现了研发在西安、生产在榆林,既便于科研团队、科技公司与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中阳能创始人张修明说。
2024年3月,中阳能成立,致力于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家初创的科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首先面临的是“找人”难。储能行业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从业专业技术人才普遍更倾向于城市就业,靠近技术策源地也便于研发开展。初创公司人才吸引力弱,普遍面临招聘难的问题。而对于注册地位于陕北的中阳能来说,这样的困难更加明显。
“飞地孵化”给了中阳能“破局之策”。
2023年,榆林市科技局在沣东新城设立榆林秦创原(西安)主中心,与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公司共同探索“西安研发+榆林生产”的“飞地孵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