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放:日照港建设时的几段插曲
2025-07-10 17:09 海报新闻
没人说得清它凿于何年何月,只知道无论潮涨潮落,井水总保持着半井的水位,旱季不浅,雨季不溢。清晨我去时,太阳刚把海面染成金红,井边已围了些挑水的村民。水桶放进井里,“咚”地一声溅起银亮的水花,提上来时,水面浮着层细碎的光,喝一口,带着股山泉水的清润,半点没有海水的咸涩。“这井是龙王睁着的眼呢。”白发的老人摸着井台说,指腹蹭过被摩挲得光滑的石棱,“祖辈靠它浇地、做饭,兵荒马乱时,躲进龙王庙,就靠这井水活命。”
那年港口规划图上,龙王庙一带要建堆煤场。村民们找到我这个省报记者,红着眼圈攥着我的手说:“房子能拆,家能搬,这口井得留下啊!”我把这话捎给建港指挥部,施工方很理解村民留恋这井的心情,工程启动时用水泥把井壁加固成机井的模样,井台也垫高了一米多,像给老井戴了顶新帽。一个月后我再去,井还在,只是周边已筑起了灰色围墙,井水映着天光,依旧亮得晃眼。可等港口正式投产,黑黢黢的煤山一天天堆起来,终是把这眼千年古井掩了去,只留下龙眼井的大致位量,成了村民们记忆里的水印。
如今站在日照港的栈桥上,集装箱转运车辆川流不息,巨轮鸣笛入港时,浪涛声里仿佛还能听见石杵的余响。石臼窝的凿痕、碉堡的射击口、龙眼井的水光,虽然都已埋进了地下,却依然在老人们的讲述里活着——那石杵声混着浪涛,那碉堡里的窝头香,那井水的甘冽,都成了这片海写给时光的信。而石臼所一带的村民们,揣着对故土的眷恋迁走,看着新城拔地而起时,眼里既有不舍,也有骄傲。毕竟,有些消失,是为了让更多故事,从这里启航。
宋继民
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