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总结发布

2025-07-11 07:28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关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与会学者认为,一般意义上的家庭大都基于共同的原始血缘纽带,但在不同文明的起源和演变中,组成实体家庭的具体关系类型繁多。在西方主流思想文化中,家庭被圈入“私人领域”,而与公共领域隔离,公民不再是家庭的成员而是自主的个体,人与人的关系、社会成员与国家的关系,归结为产品交易式的契约关系。学者讲到,作为中华文明主干的儒家文明,其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家是国的基本单元,爱家就需爱国,爱国即是爱家,“家国同构”形成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一大传统。当代中国,“家”作为社会结构、经济活动与政治生活的载体之一,依然回应着个体难以割舍的情感归属和互惠期待的自然诉求,仍旧是建构社会制度和伦理秩序的基石,更发挥着吸纳社会转型张力、维系社会结构动态均衡、保障社会机体稳定的特殊功能,并切实服务于国家安定团结大局的实践。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