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间的“和事佬” 宁津县刘营伍乡人大代表为矛盾纠纷开“良方”
2025-07-11 18:09 海报新闻
田间开“议事会”,用公信力架起“连心桥”
找准症结后,便进入调解关键环节,这时候,人大代表的“分量”就显出来了。遇上简单纠纷,代表常和综治调解员一起往田间地头跑。在地头埂边一坐,不用讲套话,一句“我是人大代表,今天来听大伙儿说道说道”,就能让剑拔弩张的双方先坐下。比如两家争宅基地边界,代表掏出村里的老台账,指着上面的记号说:“你看,当年分地时就划在这儿,按老规矩来,错不了。”几句话下来,双方往往能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要是遇上复杂纠纷,“伍民议事”机制就成了破解难题的“钥匙”。代表牵头,把涉事村民、村干部、司法人员请到村委会,围坐成一圈开“议事会”。桌上摆着村里的账册,墙上贴着政策条文,代表先让大伙儿把心里的话全倒出来,再一条条摆事实、讲政策:“这钱该怎么分,政策有规定,村里的实际情况也得考虑,咱得找到都能接受的法子。”这种把事摆到明面上说的方式,比闷在心里生闷气管用多了。
事儿了不撒手,回访筑牢“放心墙”
签了调解协议,事儿不算完。综治中心盯着协议兑现,人大代表们还会隔三差五往村里跑,问问情况。“地界桩打牢了没?”“合作社的租金按时给了吧?”就算一时没议拢也不怕,综治的人会帮忙想办法,引导着走合规的路子,代表们也会一旁搭把手:“乡司法所的同志这周正好下村走访,我帮你约个时间聊聊?”“这事儿按政策该咋处理,我帮你找些文件看看,心里好有个数。”绝不让乡亲们觉得“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