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独立调查丨城市垃圾不够烧了?

2025-07-13 09:02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海振 记者 孙杰 报道

  盛夏的清晨,一辆满载的垃圾运输车驶离济南市区,向着60公里外的光大环保能源(莱芜)有限公司疾驰而去,车上装载的是从其他区县调运的“外来”垃圾。在这座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焚烧厂,莱芜区、钢城区等附近城区的生活垃圾已无法“喂饱”巨大的焚烧炉。

  “除辖区内生活垃圾外,每天还需200余吨其他地方的垃圾补充,才能满足长周期满负荷运营。”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凯的语气中透着无奈。

  周边原生垃圾、陈腐垃圾、污泥、一般工业固废……他们四处寻找,一切可烧之物都被纳入视野。

  这样的场景正在多地上演。曾几何时,“垃圾围城”的阴影笼罩着国内部分城市,然而,仿佛一夜之间,剧情陡然反转——部分焚烧厂开始遭遇“吃不饱”的尴尬。

  消失的“垃圾围城”

  不用太久,只需把日历翻回十几年前,“垃圾围城”还是部分城市的噩梦。彼时,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这种处理方式成本较低,但容易引发多重环境与社会问题。

巨大的抓斗正准备将垃圾抓入焚烧炉中

  2013年,郑州市区因连续三次出现生活垃圾“堵”城,轰动一时。事件起因是郑州市第一垃圾处理场随意排放渗滤液(生活垃圾在掩埋后,化学反应产生的液体),引发周边居民不满,随后该垃圾处理场门前的道路被居民们牢牢把守,满载垃圾的清运车被堵在门外。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