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平台惊现万元“期单”,小米YU7订单成硬通货?
2025-07-14 10:42 大众网
另一方面,订单本身存在套利空间,也吸引了大量非真实购车人参与锁单。在多个交易平台上,订单转让的价格高度取决于提车周期:转让溢价普遍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个别热销配置甚至超过1.5万元。这类“周期换溢价”的定价模式,使高频卖家能在短期内频繁流转订单、实现差价收益。
此外,政策因素也在推动订单加速流转。部分买家担心,随着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逐步“退坡”,明年提车可能增加购车成本,因此倾向于尽早提车。
当“订单”成为资产,购车逻辑发生了变化
小米YU7采用“定金锁单—顺序排产”的销售机制,在初期实现了快速锁客与市场热度双重目标。但伴随订单积压、排产周期拉长,订单本身逐渐成为可交易的资源,脱离了“用车”的初衷。在这种供需错位的情境下,一批原本面向C端用户的锁单,正在二手平台上进行价格再发现。
真实车主、套利买家、信息投机者——在交付节奏尚未稳定的过渡阶段,这三类群体的行为正在重塑新能源市场的交易逻辑。订单已不再仅是“排产编号”,也成为流通中的“资产”。这一现象将持续影响平台治理、交付公平与交易合规,考验着小米造车的成熟度与承载力。
责编:王 熠
审签:周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