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抢占虚拟现实技术高地
2025-07-15 15:29 《瞭望》
对于微米级,严小天解释,例如光学显示系统精密加工需控制曲率半径误差(5μm以内)和表面粗糙度(Ra<0.002μm),采用五轴点胶系统+视觉动态补偿技术实现微米级胶线轨迹规划,显示屏与光学透镜的对位误差需控制在<10μm,需在无尘环境下通过激光对准仪完成。这样的工艺需要在中试平台反复验证。
中试平台提供的不仅是生产能力,更是一套完整的验证体系。
以下一代混合现实设备为例,视频透视技术是关键,需要分模块研究环境感知、实时渲染与补偿、虚实融合、多模态人机交互等4个环节,进行技术突破,再样机开发,通过对硬件性能、软件兼容性、用户体验等维度的全面测试与优化,降低设备眩晕感、提升沉浸感、提升定位精度。中试平台将原本需要6~8个月的设计验证周期缩短至2~3个月。这种“加速器”效应,使中国虚拟现实企业的产品迭代速度快于国际同行。经过技术成果转化,设备将在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
构建自主可控工具链生态
青岛中试平台是物理空间上的生产线,更是技术攻关平台。
元宇宙内容开发工具目前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导,实现这些工具链自主可控成为我国元宇宙产业亟需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方向。
记者采访了解到,瞄准开发工具自主可控,平台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具备低学习成本优势的实时3D交互内容开发工具,支持国产信创平台运行,兼容国产虚拟现实硬件生态。这一突破不仅替代进口软件,更构建了自主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