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App成“隐私刺客”过度收集信息 应该怎么防?

2025-07-16 14:12   央视新闻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洪延青:个人信息其实主要都是靠电子来传播的,所以一旦泄露,传播起来一下子能遍布网络。不法分子违规收集的个人信息,经常会流入所谓的黑灰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人听信电信诈骗的一些情况,这些电信诈骗分子为什么可信?因为他掌握了老人生活习惯、购物习惯,所以他们编造出来的故事就特别令人信服。

  法学专家提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拒不改正的,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小程序漏洞致13万份体检报告存泄露风险

  法律明确规定了应用程序不能过度、违规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那么,是否合理收集的应用程序就不会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

  北京市网信办在对市场上的应用程序进行抽查时发现,某些存储了大量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由于保存不当,竟然可以轻易被一些技术手段攻破窃取。在某家医院体检预约的小程序中,由于小程序本身存在漏洞,13万份患者的检查报告和两癌筛查报告竟然都可以被用技术手段获取。

  应用程序典型问题三:存在技术漏洞,有泄露个人信息风险。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